工程数学学报
主办单位:教育部
国际刊号:1005-3085
国内刊号:61-1269/O1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36301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

  摘要:目标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。在数学归纳法中,目标意识的作用特别重要。本文结合实例,对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定向、调控、选择、推理、化简、验证等作用,分别进行了介绍和论述。

  论文关键词:数学,归纳法,目标意识,思维策略

    一、目标意识的定向作用

    例1(1998年高考题文)用数学归纳法证明:

    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

    证明:⑴当n=1时,左边,右边 ,∴n=1时,等式成立。

    ⑵假设n=k时,等式成立,即

    思维策略

    对上式两边同时加上思维策略得:

    思维策略

    即当n=k+1时,等式成立。由⑴、⑵知,对任意的,等式都有成立。

    评析:上述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,为什么只有在等式两端同时加上一项

    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,才能使证明过程比较简捷?这是由解题目标决定的。在思考第二步证明过程时,可先将n=k+1时要证明的等式:

    数学

    事先写出,作为目标,然后与n=k时假设成立的等式

    思维策略

    进行比较,就会发现n=k+1时成立的等式左边多了一项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,所以,证明时应该在假设成立的等式两端同时加上这一项,从而确定了证明过程的思维方向,这正是上述证明方法的来由。这就是目标意识的定向作用。

    二、目标意识的调控作用

    例2(1993年高考题理)已知数列:归纳法 ,Sn为其前n项和,经过计算得:思维策略 ,观察上述结果,推测出Sn的计算公式,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。

    解:由已经计算的结果可以推测出:数学。现在对上式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:

    ⑴当n=1时,等式已经成立。

    ⑵假设n=k时,等式归纳法成立。当n=k+1时,

    数学

    所以当n=k+1时,等式成立。由⑴、⑵知对所有的自然数n,等式都有成立。

    评析:把要证明的等式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作为目标,注意到等式右边有“1”的特征,就应该在证明过程中始终把“1”保持不变。这样就会使证明过程更简单一些,从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了证明思路,这就是目标意识的调控作用。

    三、目标意识的选择作用

   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:“目标意识,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”的过程中,从假设n=k成立到证明n=k+1成立时,在等式两端需要乘的是( )。

    (A)(B) (C)思维策略 (D)

    分析:先把n=k+1时要证明的等式

    目标意识

    写出来当作目标,然后与n=k时假设成立的等式

    目标意识

    进行对比,就会发现两个等式左面的差异,由此可知需要乘的代数式是数学。所应该选(C)。这就是目标意识的选择作用。

    四、目标意识的分析作用

    例4(1992年高考题理)证明不等式: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 归纳法

    证明:⑴当n=1时,左面=1,右面=2,不等式成立。

    ⑵假设n=k时,不等式成立,即

    目标意识,对此式两端同时加上得:

    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,

    又目标意识,

    归纳法。

    即当n=k+1时,不等式也成立。由⑴、⑵知对于任意,不等式都成立。

    评析:上述证明过程中,对分子进行放大

    数学这一步是不容易想到的。对此可以用目标意识进行分析。先把写出n=k+1时要证明的不等式目标意识,并作为目标,观察不等式右面就可以看出,必须证明不等式思维策略成立,即只需证明不等式,即证明数学。由基本不等式知,最后这个不等式成立。

    这样用目标意识进行逆向分析,就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,较快地解决关键的一步。这就是目标意识的分析作用。

    五、目标意识的推理作用

    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:思维策略 ()

    证明:⑴当n=1时,左面=,右面=,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成立。

    ⑵假设n=k时,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成立。当n=k+1时,因为

    思维策略

    即当n=k+1时,不等式也成立。由⑴、⑵知对于任意,不等式都成立。

    评析:在上述证明过程中,只所以要用不等式思维策略、目标意识进行放大消去、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。这是因为要证明的目标不等式数学的右面没有、思维策略。可见利用目标意识就能正确推理,使证明过程能够顺利进行。这就是目标意识的推理作用。

    六、目标意识的化简作用

    例4设sinα≠0,对于任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:

    目标意识。

    证明:⑴当n=1时,左面=,右面=目标意识,等式成立。

    ⑵假设n=k时,等式成立,即

    思维策略。当n=k+1时,就有

    目标意识  目标意识

    这就是说,当n=k+1时,等式也成立。根据⑴、⑵知对于任意,等式都成立。

    评析:这是高中代数课本下册等121页的内容,课本中给出的证明过程有点繁。如果运用目标意识进行分析,那么就能简化证明过程。先把n=k+1时,要证明的等式

    数学

    写出作为目标,进行观察,因为上式右边的分子中有目标意识,所以在证明过程中就应该把目标意识保留,按下面的方法进行变形:

    数学

    这样就会使证明过程简单一些,这就是目标意识的化简作用。

    七、目标意识的验证作用

    例7(1989年高考题)是否存在常数a、b、c使得等式:

    数学归纳法中目标意识的思维策略对于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,并用证明你的结论。

    解:分别取n=1、2、3,就可以求得a=3、b=11、c=10,于是对于n=1、2、3等式

    思维策略成立。

  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一切自然数n,这个等式都成立。

    ⑴当n=1时,等式已经成立。

    ⑵假设n=k时,等式成立,即

    目标意识

    当n=k+1时,对上式两端同时加上目标意识得:

    归纳法

    评析:在上述证明过程进行到倒数第二步时,即得到目标意识时,不容易判断推理过程是否正确。这时就可以先把要证明的等式写出来:

    目标意识

    作为目标,并将右边方括号中的数学展开并化简数学然后相互进行比较,就能验证推理过程是否正确。这就是目标意识的验证作用。

  参考文献:

  1、曹平原 《目标意识在数学归纳法中的作用》(数学大世界)1999年第3期。

  2、曾晓新 乌玫 《分析目标比较差异实现解题》(数学通讯)1999年第9期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工程数学学报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工程数学学报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